
7月24日,家住淄博的刘女士接到一个电话,对方自称“尚职教育”,要给她“退学费”。这个电话她等了3年。3年前,她在“尚职教育”报了个考“社工证”的班,学了几天发现内容一般,就提出要退费。那边给的答复是“等通知”,至于等多久,不知道。后来刘女士学到一句话叫“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”,她相信,不管多漫长的等待专业配资交易网,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结果。所以这次接到电话专业配资交易网,她一点也没有怀疑。按照对方要求,刘女士下载了一款名为“驿信达”的软件,绑定银行卡后,对方打过来230元钱。刘女士有点纳闷,自己交了5800元的学费,这230元钱实在看不出啥规律来。对方解释说,总部资金紧张,只能分期分批退费,想加快进度的话,可以购买公司的基金,以盈利的方式退还学费。她不知道还要再等多久,她已经不愿意再等。这天下午,她加入了“客服”建的退费群,扫码转了100元钱,买了第一笔所谓的“基金”。7月25日,刘女士收到了“基金”连本带利330元,算下来,赚了230块。当天下午,她买了第二笔“基金”,这次是3000元。7月26日,她如约收到了3600元。当天下午第三笔“基金”的本金变成了5000元。按照约定,刘女士只需要短暂的等一晚上,明天一早就能收到返利。可这回问题来了,“客服”说刘女士“操作失误”,造成了“账户冻结”。至于解决办法,就是需要交5万元做“资金对冲”任务,完成后返现6万。刘女士有点犹豫,她翻来覆去想,老觉得这个事透着一股子不对劲。这时,群里另外一个退费的“学员”也遇上了和她一样的问题,刘女士眼瞅着对方干干脆脆地转了5万,截图明明白白地发到了群里。没过10分钟,“客服”通知他“任务完成”,那名学员迅速晒出了“收款6万元”的截图。这就没问题了,刘女士心想,别人能行我也能行。她偷偷算了下,除了退学费,还能赚不少!转账的时候出了点小意外,她手机银行每天限额5万,刚刚转了3000元,所以就跟“客服”商量先转4.5万元,第二天一早再转剩下的5000元。对方很爽快地答应了,当天晚上,刘女士略带欣喜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。“这不就是刷单诈骗嘛!”丈夫旁观者清,一下就看明白了。刘女士猛然惊醒,想起在社区群里看到的反诈案例,这一回忆,简直是那些故事的翻版。3年的漫长等待,毁于一场贪心的刷单。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急于退费的心理,通过小额的刷单返利、群内伪装学员晒收款截图等方式骗取信任,最终再用“解冻账号”的名义骗取大额资金,每一步都暗藏杀机。(大众新闻·鲁中晨报记者 任灵芝 实习生 巩舒雨 通讯员 岳展)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